中新經緯9月30日電 (王玉玲)近日,社交媒體有網友發文稱,美國輝瑞旗下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甲潑尼龍片(商品名:美卓樂)出現大面積斷貨。中新經緯以消費者身份向北京多家藥房致電,工作人員回應中新經緯稱,該藥物確實存在斷貨現象,已有一兩個月時間。對于藥物何時能恢復供應,工作人員表示“不確定”。
據中康CMH向中新經緯提供的數據,無論在醫院終端亦或零售市場,美卓樂年銷售額都已破億。
同時,在社交媒體上不乏停產傳聞,有網友表示,該藥物可能要停產,為了防止買不到,提前去藥店“掃貨”買了50盒。真相幾何?
藥店已斷貨,有患者囤20盒怕“接不上”
根據公開資料,甲潑尼龍片是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質激素片劑,具有抗炎作用,適用于治療風濕性疾病、膠原疾病、皮膚疾病、眼部疾病、呼吸道疾病、水腫狀態和免疫抑制治療、休克、內分泌失調等多種疾病。
鶴崗市人民醫院普通內科主任醫師郭麗曾撰文分析稱,甲潑尼龍屬于中效糖皮質激素,半衰期為1.5至5.2小時,口服后可維持糖皮質激素作用約12小時。雖然甲潑尼龍的作用強度和作用時間不抵另一款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但地塞米松的相關副作用也顯著大于甲潑尼龍。
但在近期,美卓樂在多地出現斷貨現象。小紅書博主張麗(化名)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她向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她對缺貨有感知的時間是9月15日左右,8月在醫院開了足月的量,但在15號去醫院復查時,醫生表示該藥品已經開不出來。
有同樣經歷的不止張麗,在社交平臺上,不少患者表示目前甲潑尼龍片在醫院沒有庫存,藥店沒有貨。“在美團換著城市搜藥店,打了好多電話才買到,原本我是一個季度買一次,這次搞得好累!庇芯W友分享稱。
中新經緯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北京慶芝堂大藥房分店、金象大藥房等多家藥房致電,對方均表示甲潑尼龍(美卓樂)處于缺貨狀態!耙呀浻幸魂囎記]貨了,具體恢復時間不確定!苯鹣蟠笏幏抗ぷ魅藛T表示。
張麗告訴中新經緯,SLE分為疾病活動期和平穩期,在疾病活動期會有相關臨床表現。需要進行激素沖擊治療,即通過大量使用甲潑尼龍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劑來進行聯合治療。處于疾病活動期的患者,需藥量較大!皩τ诩诐娔猃,我在疾病活動期一天要吃6片,有的病友要吃十幾片,而且疾病活動期時間不穩定,有可能十幾天,有可能要幾個月!睆堺愓f道。
由此,在發現甲潑尼龍片在醫院出現斷貨后,她陷入了恐慌中,家人從藥店零售渠道幫她買了二十多盒藥品備用。“因為我之前吃的不是原研藥,我的醫生根據我的情況,建議我換回了美卓樂,所以對美卓樂缺貨很敏感!睆堺愓f道。
社交平臺流傳更甚,有網友發帖稱,該藥物在多地已買不到,擔心停產所以提前“掃貨”買了50盒。
據健康產業數據平臺中康CMH向中新經緯提供的銷量數據,從零售終端來看,美卓樂在2020年銷售額破億,增速保持在5%左右,2022年上半年銷售額為5300萬元;從醫院終端來看,美卓樂2020年-2022年半年度銷售額分別為2.62億元、2.82億元和1.28億元。
該藥物為何出現斷貨?何時能恢復供應?
零售價格增加200%
30日,負責甲潑尼龍片中國地區銷售的瀚暉制藥有限公司(曾用名: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回應中新經緯稱,甲潑尼龍片由輝瑞海外工廠進行生產,該司負責中國地區的銷售,但為何出現市場供貨不足、何時全面恢復供應等情況,需要跟美國輝瑞進一步溝通確認。
從現狀來看,中新經緯注意到,在電商平臺等第三方零售渠道,叮當快藥顯示暫無現貨,部分平臺則顯示美卓樂銷售價格已出現翻倍增長。
在部分電商平臺,原本銷售價30元一盒的美卓樂目前普遍售價在90元到95元之間,溢價超200%。當中新經緯以消費者身份向一家藥房客服詢問為何漲價時,客服回應稱現在藥品緊缺,所以存在漲價情況。
圖源社交平臺
根據《價格法》第十三條,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注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等不正當價格行為。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對中新經緯分析稱,根據《價格法》,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類似這種哄抬價格的行為將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對中新經緯分析道,對于藥品出現斷供,首先要區分該藥物是在國內生產還是進口藥品。國內藥品斷供可能包括價格不能覆蓋成本、原材料漲價等原因,對于藥企而言,應當進行原材料儲備和預警。國家工信部也已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對于進口藥品而言,需要分析是貨運原因還是流程審批原因,盡可能對癥分析。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