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經緯>>

                      登陸資本市場,零跑科技或將重塑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

                      2022-09-30 17:52:28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9月30日電 1993年,26歲的工程師朱江明和好友傅利泉帶著5000元聯合創辦了大華股份。此時距離特斯拉問世,還有十年。

                        七年前的2015年,大華股份已登陸A股多年,穩坐全球安防第二的位置。同年,隨著Model X車型的問世,特斯拉也成為全球豪華智能汽車的領導者和開拓者。

                        也是在這一年,面對首次創業收獲的累累碩果,朱江明卻毅然選擇二次創業,扎進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經過幾年發展,朱江明已有信心直言,“公司自研能力對標特斯拉,3年內超過特斯拉,2025年產出80萬輛車!

                        時至今日,事實也可以證明,朱江明二次創業再獲成功,且足夠驚艷:9月29日,零跑科技正式以“9863.HK”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新能源汽車資本市場風云再起,資本市場寒冬下零跑科技更注重長期價值

                        實際上,今年以來,IPO市場正在穿越一段凜冽的時期。

                        放眼美國IPO市場,無論是募資金額還是IPO數量,今年至今為止的表現都遠不及過去。

                        再看香港市場,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數量為2013年以來同期低位;募資額則為2012年以來同期低位。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6日,共有53家企業登陸港交所,披露了發行價格與招股價格范圍的企業有30家,其中20家發行價格是招股價的下限。

                        新股破發更是司空見慣。Wind數據顯示,2022年港主板55支新股中17支破發,比例達31%。9月,5支上市新股中3支破發,破發率達60%。據媒體統計,9月,A股47只新股中27只破發,破發比例高達57.4%。

                        在此種艱難的市場環境下,零跑科技仍得以成功上市,體現了其作為一家高質量企業的強大吸引力和投資者認可度。

                        “我們并不在意上市時點的估值高低,更在意它未來的長期表現”。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也表示,“造車是長跑”,零跑更關注長期價值。

                        此外,據了解,零跑科技最終配售招股價定價48港元。根據配售結果,其中公開配售申購共3151份有效申請,認購倍數約0.16倍;國際配售合共有137名承配人,認購倍數約2.33倍。按照價格48港元計,募集凈額為60.57億港元。而今年以來,美股5億美金以上的IPO只有2家,港股也只有3家。

                        零跑科技的這次IPO僅次于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免集團和天齊鋰業,成為年內港股最大新發IPO,有望一掃今年以來香港IPO市場的低迷態勢。

                        此前,在零跑科技多輪融資時,紅杉中國、中金資本、杭州國資、上海電氣等明星投資機構涌現,超級牛散王孝安、私募大佬葛衛東等搶注加碼,充分彰顯了資本市場對于零跑科技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成為了零跑在業內加速領跑發展的支撐。

                        還值得指出的是,銀行方面也認同零跑科技的積極發展態勢。9月22日,北京銀行與零跑科技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通過這次合作,北京銀行將向零跑科技提供不低于50億元意向授信支持,推進加深在全域自研、垂直整合、智能制造等領域的金融深度合作。

                        IPO成功,包括國資、頂尖投行在內的豪華資方陣容,銀行的大額授信無一不表明公司的基本面、發展前景得到金融監管、金融投資領域專家們的普遍看好。

                        全域自研鑄就的底層核心優勢

                        業內曾形成過一種共識:造車新勢力所擁有的全棧自研能力是其與傳統車企的重要區別之一。而有別于一般的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是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換句話說,其不僅做了“全棧自研”的軟件,也實現了智能電動汽車所有核心系統和電子部件中關鍵硬件的自主研發設計與生產制造。

                        成立以來,零跑科技多次公開表示,全域自研是構建企業底層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技術出身的創始人朱江明同時作為大華股份的創始人,已經在視覺識別、計算機算法、物聯網等領域積累了幾十年深厚且先進的技術研發經驗。此外,截至2022年6月30日,零跑汽車共有5723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比高,達32.7%。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以視覺、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大華股份不僅擁有20年攝像系統經驗;其研究人工智能的歷史更是比特斯拉還長,在算法、數據、硬件上均已建立起獨特的技術優勢;最強的云平臺同樣能為零跑汽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助力零跑不斷改善產品設計,提升用戶的體驗。

                        可以說,零跑汽車具備了走全域自研道路的先天優勢。

                        通過全域自研,零跑汽車從底層開始進行系統及電子部件的平臺化開發,實現了底層軟件和硬件的模塊化和平臺化開發,能夠在不同電動車型之間高度復用,并實現各系統之間的高度互通及軟硬件的高度集成。擁有了可將最新的自研技術快速應用至所有智能電動車型上的能力,開發周期得以縮短,以更高的成本效益加速新產品的推出也得以實現。

                        再從最直接的技術層面來看,零跑最新的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后可行日期,零跑科技有1617項與自研技術(電驅、電池系統及自動駕駛等技術)相關的專利及專利申請,其中包括161項與電驅技術相關的專利及專利申請和169項有關電池系統的專利及專利申請,足見其強研發實力。

                        比如今年四月發布的全球首款可量產的無電池包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其代表了零跑科技七年全域自研路線的最新成果。有業內人士指出,CTC方案是未來電動汽車電池成組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但目前鮮少有車企在該領域布局。

                        然而,隨著今年第三季度新車型C01的交付,零跑汽車將成為全球首家在量產車型上采用CTC技術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

                        根據募資計劃,零跑科技本次上市募資凈額中的約40.0%將用于研發,根據全球發售文件顯示,根據發售價每股發售股份48港元,經扣除公司就全球發售已付及應付的包銷傭金及其他估計開支并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所得款項凈額將有約24.23億港元投入研發中,包括拓展智能電動汽車組合、招聘更多研發人員、為先進汽車智能技術的開發提供資金及改進電動化技術。2019-2021年三年總計投入約14億元,后續研發的持續加大投入,可預見將為后續零跑帶來更多越級競爭的產品力為后續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見,零跑科技堅持研發的步伐不止。因而也有理由相信,隨著后續募集資金進一步到位,其全域自研智能領域或將迎來爆發。

                        垂直整合業務模式打造的成本與品控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零跑科技具備核心技術及零部件的生產研發能力,覆蓋整車、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的核心系統和電子部件等。自主生產軟硬件的種類多于中國其他造車新勢力。

                        不止于此,零跑科技已于金華建設兩大電池、電驅、電控智造“三電”基地,具備穩定的生產供應能力。

                        全產業鏈自造布局促成了零跑科技在國內程度最高的垂直整合業務模式。招股書披露,零跑汽車已實現智能電動汽車所有核心系統和電子部件的自主研發設計與生產制造,打造了智能動力系統(Leapmotor Power)、自動駕駛系統(Leapmotor Pilot) 及智能座艙系統(Leapmotor OS)。

                        這一模式也直接成就了零跑科技的成本及品控優勢。

                        一方面,這種業務模式大幅簡化了供應鏈,公司得以在生產流程中降低采購成本,實現供應鏈穩定及嚴格的質量控制;另一方面,自主研發與自主生產相輔相成、相互賦能,良性循環得以形成,保證了公司在汽車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持續優化產品性能和質量。

                        如果說零跑科技的強研發實力來源于全域自研的戰略及相關切實行動,那么其作為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亦是中國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的地位與實力則為堅持專精產品的工程師精神提供了養分,進一步助力產品性能的越級提升。

                        而這二者,正是技術出身的朱江明所認同的“制勝之道”。

                        競爭未至終局

                        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早先階段,“蔚小理”齊聚美股市場,被外界稱作“中國造車新勢力三杰”。事實上,隨著行業發展漸深漸遠,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該賽道。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部分高質量發展的企業斬獲固定席位,同時保持昂揚上升態勢。

                        零跑科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兩年來,零跑科技交付量與銷售能力均保持高速飛躍,發展速率一直領跑一眾新勢力車企。

                        自2019年6月28日交付首臺量產車S01到2022年6月底第十萬臺量產車下線,零跑科技只用了三年時間。進一步來看,去年零跑合計交付43748輛電動汽車,較2020年增長443.5%。今年7月起,其交付量已達到12044臺,同比增長超177%;8月交付量則達到12,525臺,同比增長超180%,連續四個月創交付量新高。

                        產能不斷爬坡之外,基于持續向好的市場表現,零跑科技的市場擴張步伐不止。

                        在國內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底,零跑科技銷售及服務網絡已覆蓋中國101個城市,擁有直營店23家,渠道合作伙伴店268家。時間來到今年7月31日,零跑科技銷售及服務網絡已增加至151個城市,覆蓋443家門店。在海外市場,零跑首批T03已出口至以色列,并通過歐盟整車形式認證,獲得歐洲市場的銷售許可,可在所有歐盟國家內正式上牌注冊。招股書還披露,零跑科技首間海外旗艦店預計于2023年前在歐洲開業。

                        從具體產品的市場表現來看,零跑科技上市前夕正式發布的第四款量產車型C01,主打高性能和高性價比,自宣布預售起便受到市場端的狂熱追捧,開啟預售4小時訂單達到20,764份;9月21日, C01預售訂單量就已突破十萬輛。

                        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零跑進一步響應全域自研和程度高的垂直整合業務模式驅動的公司高配低價“豪華平權”口號,有望通過CO1有潛力進一步擴大公司的客戶群體。

                        成立以來的七年間,零跑科技始終堅持深耕研發與技術領域,F在登陸資本市場后,可以預見,其研發成果將向前、向深顯現,進而或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中新經緯APP)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王永樂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ICP備17012796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2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喵视频,欧美高清69XXVIDEOS18HD,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欧美XXXXX精品,美女国产诱A惑V在线观看,网禁拗女稀缺资源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