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A股關鍵時刻,多家公募發聲!博時、安信、恒生前海、金信、紅土創新
國慶長假期間,中國基金報邀請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投資總監和知名基金經理,對前三季度股市進行分析總結,展望四季度A股投資機會,僅供投資者參考。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二部投資總監曾豪:
A股市場步入黃金布局區,均衡配置成長制造和消費
2022年前三季度,“內滯外脹”的宏觀環境主導了一波三折的市場節奏。一季度,海外流動性超預期緊縮、俄烏沖突與歐洲能源危機加劇了海外滯脹風險,成長賽道股向下大幅波動;二季度,上海疫情從靜態管理到解封好轉,受供應鏈沖擊影響最大的高端制造V型反彈;三季度,隨著基本面樂觀預期逐步兌現,以及超寬松流動性的邊際收緊,市場表現為弱勢震蕩,其中受益歐洲能源危機發酵的能源板塊相對收益明顯。
海外流動性沖擊已到后半段,疊加國內增長企穩復蘇和“資產荒”,四季度A股有望再迎較好的布局窗口。
展望四季度,市場宏觀環境將由海外流動性超預期沖擊和國內增長偏弱組合,逐步轉向海外流動性沖擊已到后半段和國內增長企穩復蘇組合,基本面修復將取代流動性沖擊成為驅動市場的核心變量。從市場客觀指標看,目前A股短期已超賣,疊加“資產荒”宏觀大環境對市場底部有支撐,A股市場步入黃金布局區,中長期維度對于A股權益市場樂觀。
基本面角度,美歐經濟中期將面臨衰退風險,國內增長弱復蘇方向不變。對海外而言,美國實質性衰退大方向沒問題,但兌現時間要到2023H1,短期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工業生產和零售消費也有韌性。對國內而言,7-8月疫情散發拖累增長,但9月旺季水泥出貨量和建材成交量環比提升,四季度還是前期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見效的黃金期,國內經濟復蘇的概率在提升。
流動性角度,美聯儲加息沖擊已到后半段,國內貨幣政策依然“以我為主”, 穩健偏寬松的基調不變。對海外而言,通脹持續高企引發美債短端利率和美聯儲激進加息概率快速上升,但市場預期11月初美聯儲再加75BP后,加息斜率將放緩。對國內而言,中美利差倒掛增大匯率貶值壓力,約束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流動性最寬松的階段雖已過,但貨幣政策寬松的環境不變。
風險偏好角度,經歷7月以來的市場調整后,滬深300隱含的股權風險溢價已低于4月底水平,顯示當前股票相對債券有明顯吸引力。一旦經濟復蘇重啟,海外流動性緩解,目前被壓制的股票可能都會迎來較大的機會。
總體來看,經濟周期和流動性階段不同決定了A股將繼續相對美股占優。決定市場運行趨勢的是長期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方向,特有的大市場、大基建、全產業鏈及人才紅利等產業優勢,將使得中國在未來的全球產業格局變化中仍然受益。短期的市場波動,正在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創造難得的進場機會。
風格上,四季度有從小盤向大盤再平衡必要,疫情緩解后,消費風格也有機會。
當下宏觀組合處于經濟磨底+剩余流動性擴張階段,價值風格雖尚不具備全面反攻條件,但考慮到當前信用利差已至歷史極低位置,隨著經濟企穩修復,流動性最寬松的階段已過去,Q4風格有從小盤向大盤再平衡的必要。
另外,消費指數股債收益差(10年期國債收益率-股息率)可用來衡量消費指數整體的性價比,當這個指標處于過去3年滾動均值-2標準差下軌時,消費具備中期反彈機會。本輪消費的股債利差一度觸及均值-2X標準差的中期底部,短期約束在疫情擴散,疫情緩解后,消費風格也有機會。
結構上,均衡配置,成長制造和消費相對占優,重點看好四條主線:一是高成長型賽道主線。成長主線中優選高景氣的新能源電池、軍工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和導彈、風電零部件、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和半導體設備板塊,這些方向很多標的都呈現中報超預期且三季報加速的特征。
二是消費主線。消費作為后周期品種有望受益經濟復蘇,最近可考慮趁著調整加倉大消費里景氣度相對較好的高端白酒、免稅、醫美等。
三是地產鏈主線。地產后續竣工會加速,最近因為地產硬著陸預期導致不少地產產業鏈公司大跌,目前來看,地產產業鏈已經具備較高的賠率,可考慮逢低加倉地產、水泥、家居、物業等。
四是黃金主線。美國加息拐點已經出現,經濟衰退預期有望升溫,看好黃金股的表現。
中期主題方面則可重點關注國產替代和內循環。在中美脫鉤加速的大趨勢下,有國產替代潛力的軍工/半導體/信創/智能化和電動化有望受益。此外,受益內循環的大消費也值得重點關注。
安信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張競:
四季度市場有望企穩,穩增長發力值得期待
回顧2022年前三季度的市場變化,在美聯儲加息、俄烏沖突、疫情反復三大因素的沖擊下,前4個月A股風險偏好快速下降,在此過程中價值股相較于成長股表現更好。
4月底開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隨著今年五一以后新增病例明顯下行,封控有序解封,交通出行恢復以及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疫情得到控制使得市場風險偏好迅速回復到正常水平,市場開始預期國內經濟從底部開始往復蘇方向運行。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隨著五月份美股加速下跌,除原油外的大宗商品紛紛見頂回落,美債利率短期觸及3.5%后快速回落,滯脹交易轉變為衰退交易。對于以中游制造業為主體的A股市場,去年四季度以來企業盈利在滯脹的環境中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同時美債利率的上行也對成長類資產形成了估值上的壓制。隨著上述兩個因素的邊際緩解,A股市場度過了最差的宏觀組合,進而形成了此后近三個月的反彈。
隨著疫情后復蘇預期穩定,疊加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景氣制造業估值快速修復,市場的快速反彈告一段落,進入戰略僵持階段。目前限制市場持續向上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房地產銷售探底基本完成但仍未見明顯向上;二是海外通脹壓力在美聯儲持續加息下,有見頂跡象但是難以迅速回落;三是內外貨幣政策不同步,從而匯率有所貶值、外資短期流出,A股的核心資產有所波動。
展望四季度,國內增長尤其是內需方面,關鍵在于新一輪穩增長發力情況以及疫情的防控。海外通脹方面,能源價格和商品需求在持續收緊的貨幣政策影響下,大概率會出現拐點,屆時美元指數可能會出現回落,市場預計在四季度逐步企穩。上述因素改善的順序將決定未來市場的結構性方向。
立足當下,我會重點關注兩個方向的投資機會:一是格局發生顯著變化且已處于周期底部的地產行業,以及低估值且景氣度觸底的受益于地產企穩的周期股。今年地產的銷量可能是未來較長時間的底部,未來行業內部核心公司的市占率提升是大概率的事情。二是受益于產業鏈環境變化的“大安全”領域的優質公司,如軍工、半導體國產化、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
對于市場比較關注的新能源板塊,我認為行業內比較核心的公司,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鏈還是光伏產業鏈,經過4月反彈后更多是一些貝塔的機會。未來獲得超額收益需要在市場階段性悲觀時,把握逆向投資的機會。新能源作為高速增長的行業,供需格局在未來1-2年會有分化的過程,但細分領域內也存在著較多潛在機會可以挖掘。
在投資策略層面,我會始終秉持均衡配置的原則,傾向于組合由6至7個相關度低的細分子行業構成,通過個股的風險報酬比進行優化。由于各行業供需變化的周期不一樣,組合中既有股價有所表現的股票,也有股價還沒反映內在價值變化的股票,讓基金組合能夠有效平滑短期凈值波動,從而能夠更好地創造長期價值。
簡介:張競,經濟學碩士,15年證券從業經驗,現任安信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代表作安信靈活配置。張競秉持均衡風格,在合理的估值保護下投資高增長優質企業,追求長期高夏普比率的業績表現。
恒生前海權益投資總監祁滕:
宏觀流動性維持寬松權益市場或進入震蕩筑底期
祁滕,工學碩士,11年從業經驗,6年投資管理經驗,現任恒生前;饳嘁嫱顿Y總監。曾任恒生前;饘敉顿Y部總經理兼投資經理、英大證券證券投資部總經理、華泰證券總部自營投資部投資經理、盈峰資本股票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及基金經理助理。2022年3月24日起擔任恒生前海滬港深新興產業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恒生前海消費升級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22年07月27日起擔任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2022年三季度市場回顧
7月開始A股結束了自4月底以來的從底部反彈的走勢,三季度市場整體受到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呈現震蕩偏弱的走勢。7月初市場在經歷了前兩月的大幅修復后回吐了部分漲幅,且承壓于地產行業停貸事件的擾動;8月初國外關系的緊張引發市場的避險情緒升溫,國內多地出現區域性疫情并加強防控措施,高溫極端天氣下多地出現限電政策導致經濟活動受阻;9月以來中美關系緊張程度加劇,美國貿易保護政策頻出,引發市場對于中美產業脫鉤的擔憂。截至9月23日,上證指數跌幅超9%,深證成指、滬深300、創業板指跌幅均超過14%。
板塊表現上,煤炭、公用事業、通信、石油化工、國防軍工等板塊漲幅居前,建筑材料、醫藥生物、美容護理、食品飲料等板塊跌幅較大。三季度期間上市企業2022年中報發布,整體業績增速大幅低于去年,行業間出現分化,凈利潤增速較高的行業包括煤炭、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等,凈利潤增速為負且繼續放緩的行業有交運、消費、醫藥、鋼鐵等。板塊業績表現與股價走勢的吻合度較高,在宏觀經濟環境壓力較大、市場整體盈利增速放緩、市場前景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市場交易重心仍然集中于中期內具有業績增長確定性的板塊,如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板塊。
2022年四季度A股市場展望與投資策略建議
市場展望
展望未來,在國際宏觀環境和政治形勢下,預計國內仍會維持宏觀流動性的寬松,權益市場或進入震蕩筑底期。
首先從海外因素來看,地緣事件持續且有繼續加劇的趨勢,使歐洲和全球持續處于能源緊缺的危機感之中。美國的通脹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輸入型因素,外部價格波動對其影響很大,其中能源價格的帶動作用尤甚,俄烏事件是推升能源價格的重要原因。歐洲的能源危機導致工業生產受限,巴斯夫等諸多化工巨頭對部分化工產品已經有停產的舉措。能源儲備方面,雖然歐洲當前天然氣庫存水平雖高于2021年,但是來自俄羅斯的斷供和來自美國進口的乏力,讓能源危機向工業生產的傳導會愈演愈烈。另外歐盟或加碼對俄制裁,全球大通脹仍在惡化。
其次從國內宏觀來看,需求端消費仍然偏弱,地產銷售進一步回落。從出口端看,以韓國為例,韓國關稅廳(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9月前10日出口金額同比增速從正轉負,顯示外需仍在收縮,F在看來,海外需求降溫確定性較高;另外,在海外供給逐步恢復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份額或面臨壓力。
最后從市場表現來看,美聯儲公布9月FOMC會議聲明與經濟預測,期間全球市場劇烈波動,10年期美債利率曾跳漲至3.63%的新高,國內也面臨股債匯三重壓力。
總體來看,權益市場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未來大概率仍處于震蕩筑底期。匯率的變化對出口壓力的緩解有一定幫助,國內經濟雖然恢復緩慢,相比歐美的衰退之勢,我們仍有比較優勢。預計國內仍會維持宏觀流動性的寬松,未來可能仍將會有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發布,進一步推升經濟增長。目前市場上并不缺錢,只是信心有待進一步提升。剩余流動性的充裕會支持結構性的機會頻繁出現。
投資策略建議
從俄羅斯與歐洲的脫鉤走向看,我們要更加重視諸多領域中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發展機遇,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中,尋找確定的變革。未來的投資思路,我們看好的投資主線主要有三個:一是以新能源為主的未來新型能源結構建設帶來的投資機會;二是國產替代趨勢下,各行業中高端材料、高端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投資機會;三是智能駕駛領域的投資機會。
首先新能源行業是我們會重點關注的領域。從俄烏事件來看,其對歐洲國家經濟沖擊很大,最大的沖擊之一就是能源沖擊。歐洲國家表示要用5年時間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大部分也是依賴進口的,除了雙碳、減排、綠色的這些副效應以外,能源更多承擔著安全、自主、升級的責任。俄烏事件之后,新能源行業的確定性和成長性被強化。國家近期也有很多關于發展新能源的表態。能源獨立是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對我國來說,能源和科技的自主可控都非常重要。所以未來國家的新能源體系建設將會加快,而新能源滲透率的提升,主要體現在電能的產生和應用兩個維度。在發電端,新能源發電未來占比有望超過一半,光伏、風電、核電、氫能都是具備長期投資機會。我們看到,今年以來核電機組的招標遠超過往幾年的平均值,未來在原材料成本下行的預期中,風光的裝機也有望保持不錯的增速。
其次,國產替代是我們看好的選股方向,中國制造必將從低成本競爭向高附加值轉變。這個轉變在當下國際形勢下,會產生很多國產替代帶來的投資機會,如半導體、電子元器件、高端機床等諸多領域的行業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都是可以重點研究和布局的方向。我們看好未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并會順應時代發展,緊跟技術進步,享受這個時代的紅利。
最后在智能化趨勢下,我們重點看好車輛的智能化。本輪汽車電動化浪潮在降低造車門檻的同時,也重塑了全球汽車產業鏈,新勢力、科技互聯網企業產業鏈地位前移,智能化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我們認為,2022年是本輪全球汽車百年變革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時點,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智能化在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的迭代有放緩跡象,但是在乘用車領域的滲透和升級,才剛剛開始。未來智能駕駛有望復制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變革的超級行情,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車載鏡頭、車載連接器、智能算法、芯片等領域蘊藏著很多投資機會。
金信基金研究總監、金信轉型創新基金經理楊超:
每一次恐慌,都將是布局優質資產的良機
6月底以來,市場再次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從一級行業指數來看,絕大多數行業都是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只有能源安全,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相關的板塊表現相對抗跌一些。這既有海外政治經濟事件的沖擊影響,也有對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的擔心。在這種背景下,基金組合操作難度確實比較大,壓力不小。
但作為基金經理而言,如果做的時間比較長,遇到這類市場狀態的可能性幾乎是必然的!霸绞瞧D難處,越是修心時”,越是在這種不利的局面下,越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資定力,不能被恐慌性的情緒所擊倒?v觀A股歷史,每一次由于極端恐慌情緒造成的調整,往往都是布局優質資產的良機。價值投資的本質也是以合適的價格投資優秀的上市公司。在市場熱情高漲的時候,往往很難挖掘到股價低估的機會。反而往往是這種由于情緒沖擊所造成大幅調整的情況下,一些優秀的上市公司迎來了難得的高性價比買入機會。自下而上來看,很多優秀的上市公司確實已經出現了非常高的中長期價值投資機會,尤其是硬科技以及消費領域,已經存在很多價值低估的優秀標的。
從中長期角度,我也依然對國內經濟增長前景非?春,因此對A股優秀企業長期投資機會也非?春。國內經濟短期看起來似乎面臨一定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前景依然樂觀。首先是從科技進步,產業升級這個角度來說,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多年的積累,國內的科技創新活力已經得到全面的激發,很多產業已經追上世界先進水平,部分行業甚至在全球都處于領先地位。在很多新興領域,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都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其次,從全球產業鏈的比較優勢來說,由于歐洲的高能源成本,美國的通脹及升值壓力,國內的成本優勢反而會再次凸顯,在全球產業鏈的競爭優勢也更加明顯。第三,對企業經營來說,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的因素不利因素對優秀的企業來說,影響一般不會那么大,反而是逆勢擴張,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市場地位的機會。
對股票市場來說,往往會放大短期沖擊的影響,這確實會提供低價買入優質公司的機會,但對個股而言,也并非跌的越多,投資機會越大。因此戰術上,還需要敬畏市場,做好風險控制,需要深入研究,認證甄別,警惕那些處于泡沫破裂過程中的標的,尤其是近一兩年,在新能源等熱門賽道上,還是存在一些個股累積了一定的泡沫。
展望4季度及明年,一方面科技成長是長期主題,尤其是以半導體,軍工,智能化等為代表的硬科技領域,很多個股經過充分調整之后存在長期價值投資機會。此外,隨著疫情對經濟生活的影響逐步減弱,之前受沖擊的一些消費板塊,存在盈利修復的機會,這主要包括航空機場、餐飲旅游以及部分醫藥及食品飲料領域的細分行業。這里面很多優秀的上市公司,已經進入左側布局的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紅土創新基金陳若勁:
鑒往知來,穩而后進
紅土創新基金副總經理、固定收益部投資總監、基金經理陳若勁
今年以來,海內外超預期的宏觀因素頗多。海外方面,俄烏沖突一方面導致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大,全球商品通脹壓力顯現,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演變;美國通脹韌性極強,不僅體現在全口徑通脹上,核心通脹也顯著高于目標,美聯儲不得不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更高的利率水平,全球流動性加速緊縮,股債匯市場波動加劇。國內方面,奧密克戎病毒在國內部分大城市傳播,國內制造業供應鏈呈現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消費壓力也再次加大;地產風波不斷,今年以來居民中長期貸款已同比收縮近2萬億;在疫情反復和地產持續走弱的背景下,實體部門信心也受到打壓,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在國內經濟壓力加大、國際局勢波詭云譎的環境下,風險偏好回落,前三季度債券市場整體表現尚可,十年國債利率下行了10bp至2.65%左右,一年國債利率受貨幣寬松的支撐下行幅度更大,共下行了40bp至1.85%左右;而股票市場則在此背景下表現欠佳,上證指數下跌15%以上。
就我們投資操作而言,前三季度,債券方面,我們以持有3年以內的中短久期高等級信用債為主,力爭獲取穩健的票息收益;股票方面,我們較多的配置了估值合理、對宏觀經濟敏感性弱、國家政策支持的公用事業行業,適當配置了部分需求穩定、成長性良好、估值合理的軍工標的以及小部分疫情復蘇受益、長期需求穩定的泛消費類標的;轉債市場方面,我們繼續持有部分估值合理正股確定性高的轉債。
展望四季度,我們認為國內將保持穩增長的力度,824國常會已經再次推出新增3000億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億專項債,近期國常會多次表態將狠抓政策落實、推動經濟回穩向上。我們將密切關注疫情管控政策的調整方向,及其能否帶動消費和服務業邊際回暖。穩增長保民生仍是四季度最重要的政策主題,國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美聯儲方面,9月FOMC會議上調了終端利率的預測至4.6%。2022年年末加息至4.4%,意味著22年11、12月還將有兩次至少50bp的加息。23年還有一次25bp的加息,隨后維持政策利率高位不動直至年末。美聯儲給出的這份相當鷹派的聲明,市場對此做出的反應是否充分有待觀察。我們關注短期市場對美聯儲緊縮預期是否有邊際緩和的可能。
我們認為,在財政工具的帶動下,短期社融有望小幅回升,對債券市場長短端利率均構成一定的制約,我們仍然將持有獲取票息收益作為債券投資的主要策略。權益市場方面,近期市場明顯調整,雖然內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重要指數估值已經下降到歷史較低水平,釋放了不少風險。我們將審視更多的行業,著重于考慮標的的盈利穩定性和估值的安全邊際,擇機參與一級市場的新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