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14日電 題:中國通脹壓力減輕,貨幣政策仍有空間
作者 溫彬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應習文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9月CPI低于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豬肉方面,受前期產能去化導致的供給偏緊影響,加上節日等季節性因素助推,價格重回上漲區間,9月環比上漲5.4%。不過中央和地方9月合計投放政府儲備豬肉20萬噸,保障了生豬市場供應和價格平穩,整體看豬肉價格漲幅明顯低于2022年春夏季的第一波漲幅。其他食品中,隨著天氣情況好轉,旅游區疫情對運輸影響減弱,9月中旬開始菜價回落,最終鮮菜環比上漲6.8%;雞蛋價格中秋節后有所回落,但臨近國慶節又出現反彈,環比上漲5.4%;水果和水產品價格受節日影響則分別環比上漲1.3%和0.8%。
能源價格繼續減弱通脹壓力。9月成品油價格先升后降,且降幅大于升幅,對通脹起到降溫作用。當月交通工具用燃料環比下降1.2%,水電燃料環比持平。
制造業產品冷熱不均。9月衣著價格主要受秋冬季新裝上市影響季節性環比上漲0.8%;耐用消費品三大項呈現環比“兩降一升”,其中家用器具環比下降0.3%,交通工具環比下降0.1%,對內需影響最大的“房與車”表現不佳,不過通信工具環比上漲0.2%,表現尚可。
跨區域旅游需求回落拖累服務業表現。盡管9月旅游區疫情逐步收斂,疊加中秋和國慶雙節影響,但服務價格環比下降0.1%?醇氻椏梢园l現,教育服務環比上漲0.7%,家庭服務和郵遞服務均環比上漲0.1%,醫療服務和通信服務則環比持平,服務業似乎并不太弱。其價格下跌主要來自于旅游價格環比大降1.2%,特別是疫情因素推動節日旅游短途化,導致跨區域出行減少,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行社收費價格分別下降9.9%、2.9%和1.3%。
核心CPI創非疫情時期新低,是9月CPI低于預期的主因。9月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環比與上月持平,創非疫情時期的歷史新低。從原因看,房租環比下降0.2%,疊加服務與耐用消費品環比下行,導致核心CPI偏弱,也反映當前內需不足依舊是經濟的主要矛盾。
通脹展望:CPI或轉為下行
隨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不斷收緊,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由前期單邊上漲轉為寬幅波動,中國面對的外部通脹壓力整體減輕。但鑒于全球地緣政治局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冬季到來后美歐能源短缺矛盾可能加劇,歐美通脹的全面性和高粘性也不容忽視,四季度外部通脹居高不下的概率較高。
同時,中國通脹壓力則將開始減弱。CPI方面,食品特別是豬肉價格依舊是重要的支撐力量,不過隨著政府冷凍豬肉儲備投放等調控措施的顯效,未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減小。此外,秋冬季來臨中國食品需求回升,天氣、疫情等供給擾動因素增加,食品價格也會面臨一定的短期波動。能源價格則依舊面臨外部輸入的不確定性,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分歧加劇轉為橫向震蕩,中國成品油調價擱淺,對CPI的擾動減弱。核心通脹方面,9月繼續下行不及預期,未來回升仍需要依靠內需的復蘇。最后,由于2021年基數較高,10月和11月CPI同比增速轉為下行的可能性增大。
當前中國通脹形勢與歐美呈現較大反差,特別是中國核心通脹依舊偏弱,貨幣政策更應“以我為主”,優先考慮提振內需,實現內部均衡。(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